描述
搖滾樂或許從來不能掀起革命,但當搖滾樂抓到了時代的噪音,這些音樂將不斷在被壓迫的人們的腦袋中迴響,將不斷在反抗的場景中被高唱。尤其,任何政治行動、遊說或抗爭,都必須來自群眾的參與,而搖滾樂——不論是一首歌或一場表演,都可能改變個人的信念與價值,鼓勵他們參與行動。當搖滾樂去感動人心、改變意識,並結合起草根組織的持久戰,世界就能被一點一滴地改變。
音樂人推薦—
世界從來都不是在一夕間改變的。
從前,搖滾是對西方的鄉愁,對家鄉的盼望。大學時的我們,在春天吶喊遙想著伍茲塔克 Jimi Hendrix 那把燃燒的吉他;在地下社會尋找著 CBGB 裡 The Ramones 和 Patti Smith 的身影;期待屬於我們自己的 Bono,我們的搖滾英雄;然後,反覆聽著從 Napster 上搶先抓下的《Kid A》mp3,為了成為 Radiohead 而努力著。十多年後,春天吶喊讓我追憶的是六福山莊舞台上,濁水溪公社那支暴走的乾粉滅火器;地下社會和 CBGB 一樣成為歷史,但記憶早已被賽璐璐阿義蒼涼的 slide 吉他聲占據;台灣的獨立音樂百花齊放著,不再活在巨人的影子下;而社群媒體和公民運動,則讓那些對英雄的遐想顯得幼稚無比。搖滾已不只是對陌生國度的憧憬,也是土地與世代的共同記憶,在渾然未覺中,它徹底改變了我們身處的世界。而在這過程裡,《聲音與憤怒》不僅闡述改變,更是參與了改變本身的重要著作。搖滾樂改變世界?也許更應該說:改變世界的,都很搖滾。——柏蒼,回聲樂團 Echo
自序 那些憤怒的光影與聲音
導論 搖滾樂:是革命的號角還是伴奏?
輯一 一九六○年代
1. 六○年代:搖滾革命的原鄉
2. 在街上起舞
3. Woodstock:從反叛的烏托邦到烏托邦的反叛
輯二 一九七○年代
4. 華麗搖滾:一場豔美暧昧的情欲革命
5. 龐克搖滾:底層青年的憤怒呐喊
Extra|衝擊樂隊的永恆衝擊
輯三 一九八○年代
6. 當搖滾與政黨掛鈎:從「搖滾對抗種族主義」到 「紅楔」
7. 從「Live Aid」到釋放曼德拉:良心搖滾的政治學
8. 「警告父母」:流行樂的言論自由戰爭
Extra|是自由化還是壓制自由?美國音樂界新寡頭的爭議
輯四 一九九○年代至今
9 走向黎明:如何歌唱生命之歌?
10. 愉悅的政治:瑞舞時代的反叛之舞
11.「搖動選票」:以音樂進行組織動員
12. Britpop與第三條路的背叛
Extra|碼頭工人站起來:「撼動碼頭」
13. War Is Over?沒有停止的反戰歌聲
14. 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全球化與新世紀的搖滾行動主義
15. 告訴我們真相!
更多聲音、更多憤怒
16.宇宙塑膠人的時空之旅——從布拉格、紐約到台北
17.普京為什麼害怕陰部暴動(Pussy Riot)
18. 自由之鐘:一場搖滾音樂會與柏林圍牆的倒塌
19. Tropicália:巴西的音樂、文化與反抗
20. Victor Jara:革命不能沒有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