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的Whatever Will Be》全集

#2397frame

到底香港電影的現局是青黃不接,還是世代之爭?

究竟是返魂乏術?還是變天在即?

自去年6月至今,香港人在不同生活細節上,亦慢慢起了變革。當不同業界正籌組不同工會,並由年輕人作牽頭旗手,電影界在這方面的反應,卻看似猶有不及。面對最近的金像獎結果、疫情對電影工業的打擊,與及現今的政治氣候,不論作為創作者還是對香港電影有要求的觀眾,我們都不想老調重彈、無病呻吟,或妄自菲薄;面對創作上的鬱悶與死局,我們亟欲尋求變革與突破。

有見及此,影評人陳力行和安娜,邀請五位年青的香港導演-任俠、曾慶宏、李駿碩、黃綺琳、卓亦謙參與一場論壇,大談香港電影的「過去﹒現在﹒未來」。從對香港電影的定義,論到本地電影工業內外種種的制度、現象與風氣,七位電影人藉此覓尋香港電影的未來步向。

是次「香港電影的Whatever Will Be」論壇,已剪輯成三集,將會先後上載至於本專頁。

第一集
1: 新導演的處境
2. 怎樣介定「香港」電影 ?
3. 電影金像獎制度早已名存實亡
4. 即使Youtube影片都比其他人差

第二集
1. 出色的人不會加入電影工業
2. 「龍標」框架下創作
3. 「好」編劇取決於能省多少錢 ?
4. 有錢拍「喪禮」,無錢拍「墳墓」

第三集
1. 要改變的電影成本制度
2. 投資者說廣東話市埸太少
3. 「打飛機」可以獲得觀眾的共鳴?
4. 未來的香港電影?

Is the future not ours to see?

或許是次論壇不旨在提供答案;但至少,可以為更多有志投身電影的香港人,能帶來更多的疑竇與啟迪。

預設圖片
2397frame
文章: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