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 | 新活水 | 雜誌訂閱

$149.00

台灣雜誌,彩色。
(其它期數,請另外查詢)

分類:

描述

台灣雜誌,彩色。
(其它期數,請另外查詢)

開場白:我們的主場

經過兩個月的三級防疫警戒,二○二一年的夏天也去了三分之一,原本充滿速度、動態與氣力的季節,忽然像是低下頭駝著背矮了一截。

在這樣的七月,《FOUNTAIN新活水》推出封面故事「聽!是棒球」,乍看有些不合時宜,然而這次的企劃與其說是「為了棒球」,更多部分其實是為了每個耳聞過各種台灣職棒故事、曾行經賽事球場喧囂動地的圍牆外、曾在電視或廣播中無意聽見激昂的轉播聲,卻總有點不明白這些飽滿的情緒究竟從何而來、又可能代表什麼樣意義的讀者。

也就是說,你完全可以不會打棒球(例如我)、不熟悉當下的中職場景(例如我)、或是對台灣棒球的記憶停留在二十年前沒更新(還是我……),依舊能津津有味地讀完/聽見這些年場上的跌宕起伏,同時感到十分驚喜;我們邀請到長年任事於專業運動媒 的客座主編李奇偉,策劃出本期的經緯與豐富細緻的內容,他像優秀的外野手精準捕捉了棒球場內場外各式各樣的聲音,並從中透析出相關的時代與文化意義。本期從「應援團的加油聲」談起,作家、同時也是資深球迷的朱宥勳以一則有趣的軍情新聞切入如今的中職場景,在加入日韓應援技巧與全猿主場概念後,賽事氣氛與球迷的角色已與往日十分不同(全猿主場是什麼?雜誌翻下去就有解釋);或者,猜猜看一支球隊、一場比賽總共會用到幾種音樂?目前五支中職隊伍所有音樂都出自同一個團隊之手,他們為什麼這麼得球團的心?

台灣棒球的聲音裡一向隱隱伏有國族召喚的進擊鼓點,此次也請到劉昌德教授帶我們逡巡棒球場上百年孤寂的認同召喚(不要被題目嚇到,內容有料又有趣);而說到到棒球,不可能忽略轉播的聲音,陳子軒教授從媒體研究與聽覺中介的角度回顧過去、想像未來,更有「曾公」曾文誠專訪,與兩位不同世代
的重磅主播蔡明里與楊政典關於夢想、現實與脊椎健康的深度對談。此外球迷的加油聲自不可少,米果、黃俊隆、翁禎翊性別與世代各異的作家寫下了不可取代的球場回憶,而Podcast《Hito大聯盟》的主持雙人組專訪,或許會讓你對年輕球迷的行動力、企圖心大開眼界。至於球員的心聲,或許我們可從中職工會與運動經紀人的採訪中偷聽一二,最後在聲音之外,資深棒球評論林言熹為三級棒球留下長期的攝影畫面,一瞬間的安靜裡都有千言萬語。

本期的先鋒人物為資深文化人、《文訊》總編輯封德屏,她像是最稱職的捕手 多年來接住無數青年與資深的寫作者;而張國耀的攝影計「厭世」不是你想像中的厭世,GGDOG的漫畫「數數」,像是淡淡勾勒著過去壓抑的兩個月。五月中疫情猛然升高後,常有一個說法是這像是台灣的九局下半,不過其實誰也不敢確定這究竟是九局下半還是剛剛開打……但能確定的是台灣是我們唯一的主場,而那句口號:「Stay home, Stay safe.」聽起來也有點全壘打(Home run)與安全上壘(Safe)的意味,或許這終將是一個無法站上球場與壘包的夏天,不過,不會是永遠。再次感謝奇偉對本期的貢獻,祝福大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