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瞎妹》:或有匠氣,所欠靈氣

Dir: Olivia Wilde

觀後感:
作為導演首作,《A+瞎妹》(Booksmart)展現了Olivia Wilde內化題材和劇本平衡的功力,一方面電影處處出現奇幻的場面調度和點子,如隨處出現Ivy League學生,另一方面放大人物的性格塑造,演員紥實的表現亦平衡角色的肆意瘋狂和適當重量,藉此填滿本身格局不大的故事。

兩位高材生誓要在畢業前夕狂歡一番,一掃過往書呆子的形象,期間巧遇各個奇葩異種的角色,一路狂飆的敘事節奏鬧出種種笑料。《妺》聰明之處在於平衡輕與重,由於電影有不少奇幻設計如Barbie的定格動畫和Shakespeare式畢業派對,充滿風格的場景設計(如泳池)為電影補足輕盈的質感。

如此一來,電影必然面臨着考驗,到底《妺》如何跟觀眾真實的成長經驗連結?過往《男孩我最壞》(Superbad,2007)利用了少年的宅系屬性和智商下限讓男孩們再次見到成長時的懵董,充斥《美國派》(American Pie,1999)般的惡俗玩笑。除了一樣的傻勁,《妺》多了一份相較成熟的待人態度和溫暖,一趟尋索情路與前途的旅程盡是過客,你不必輓留每一張面龐,而是要盡力記得人性光輝的瞬間。

幽默狂野的高中二人檔也敵不過成長的茫然,編劇設計了一凹一凸的角色們,充滿喜感的姊妹檔遇上反社會人格的大姐、一心用物質討喜的奇行種男生、惹人煩厭的黑白「娘娘腔」,即使他們有讓不敢直睹的瑕疵,但人物的互動彰顯了他們可愛的一面。另一方面,主角二人的權力關係亦跟很多少女心事產生共嗚,狂歡旅程中漸現二人的成長軋跡,最終一場畢業演説中集兩線之大成:環視四周,你才發現過往的你不曾認真看待這些同學。勇於直視以往

劇照

相較於《男》(現在看來)略顯過氣和男性中心的叛逆,《妺》的女性意識覺醒反而未及坊間評論形容之大。雖然《妹》大談女性性自主和語調,但一如商業片的現象,電影未有深入討論擁有女體的社會象徵和模糊情慾中呈現的社會規限。情況如Amy作為一位高中一年級已經公開出櫃的女孩,即使出身虔誠基督徒家庭,仍沒受到打壓,甚至父母以為她跟閨蜜有一腿。可是,當Amy想追求看起來是TB的Ryan,箇中的曖昧和往後的落空賴以肉體慰藉,可惜編劇偏偏插入一位沒太多情節鋪陳的角色(美女),最後甚至以「幽默」收場。

劇照

綜觀電影一如中段的變身娃娃那場戲,空有娃娃喻作資本主義中剝削女性的產物,卻未有按着角色設定(高材生、現代青少年)加以深入探討的靈氣,實為可惜。

縱然如此,作為一部長據「荷里活黑名單」的劇本,擁有政治正確得出奇的種族、性別和性向分佈;配樂陣容眾星合集:TKO、Jurassic 5、Alanis Morissette、Dan The Automator (Handsome Boy Modeling School),這些討喜的製作元素均僅以六百萬完成。《妹》盡顯一部類型電影的應有水平,實在不得不佩服。

預設圖片
Anthony Ip
文章: 3